时事 | 韩春雨:学术自由,哪怕十年我一篇论文都没有!
韩春雨,本是河北科技大学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副教授,却火遍了学术圈,他和团队一起发现的NgAgo技术,有望成为新一代“基因剪刀”,被媒体评价为“诺贝尔奖”级别的科学发现。
一无所有,不,应有尽有!
5月2日,世界顶级学术刊物《自然·生物技术》刊发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春雨题为《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》的论文。由韩春雨及其团队发现的NgAgo技术,有望成为新一代“基因剪刀”。世界级的科学发现,“非知名学者”的身份,让韩春雨不仅在学术界“一鸣惊人”,更引发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。
为什么说韩春雨是一无所有呢?一没有名校头衔,河北科技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。二是韩春雨在此之前就没什么名气,三是没有行政职位。
不过,在韩春雨自己看来,他拥有了一切!
问:会另择高枝吗?
韩春雨:我不会离开河北科技大学,这里的环境很好。
问:您所指的“好”有哪些呢?
韩春雨:河北科技大学给了我相当宽松的科研环境,给了我极大的学术自由度。实际上,在博士毕业论文发表后的十年里,我没有发表任何重要论文。
虽然并不能理解韩春雨的科学成果,但是他们坚持的信念有目共睹。
如果是在某些院校,可能没几年就被扫地出门了。河北科技大学则给了我潜下心来想自己事儿的机会。科研在这里也有退路:成果没出来时,还可以当一个好的授课老师。这里就是我的“MIT”。
问:我们看到您的实验室条件有限。
韩春雨:我来到河北科技大学的时候,副教授职称都还没评下来。在大部分高校,一个副教授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实验室。这里不仅给了我实验室,还提供了25万元的学科建设资金。在我决定在Ago上“搏一把”的时候,又提供了另一笔科研经费。加上我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,有约40万元可供自由支配的资金,可以满足实验室日常运转。
问:房、车、薪水,是您会考虑的问题吗?
韩春雨:我2008年就有了车,一辆富康。学校分配给我130平方米的房子,但离学校远,不方便干活。最后我选了离实验室走路5分钟不到的一套58平方米的房子,58平方米是使用面积,住起来并不小,外面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商品房可能也就这么大。一个月几千块薪水,够用。
问:有人为了项目经费“报账”发愁,您怎么看?
韩春雨:我没有遇到这个问题。实验室经费刚够花,这次因为论文审查周期拖了几个月,把我们实验室经费“拖光”了,我还赊来40万元左右的实验材料。经费是为了搞科研申请的,空手套白狼不行,这是知识分子的本分。
给了你自由,就拥有一切吗?
40万元的研究经费,学校分配的房子和实验室,几千块的薪水,看起来条件并不是多么的优越,可他抱着对科学执着的态度,还是成功了。
微博、朋友圈里也都是对韩春雨科研成果的肯定,这其中也不乏对学术自由问题的讨论。
我们不去比较和韩春雨一样相同条件的人为什么没有成果,或许还没有到时机。也不去批评有些学者占着大把的资源却毫无建树,因为我们不是当事者,缺少的就是来评价他人的“资格”。
学术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边界的自由,韩春雨团队研究的基因编辑技术同样存在争议,因为这项技术能够应用到修改胚胎基因上,夸张的讲可以“设计婴儿”,因此在伦理上非常敏感。
有人抱怨条条框框束缚着自己的创造力,有限制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,反之,没有了这种束缚,你就能创造出前所未有吗?答案待定……
钱钟书先生在《围城》中这样说“人生是围城,婚姻是围城,进了去,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。城里的人想逃出来,城外的人想冲进去。”学术,也是这样……
扪心自问一下,有多少人打着“自由”的旗号去争取利益,为了“自由”而争取自由,到头来,一事无成,工作毫无建树,就算实现了自由,还有什么意义呢?
借用网友甬水之桥的话:“河北大学能容忍一个十年没有论文的研究人员,说明中国高校的科研环境也有不错的,一个十年没发表论文的研究人员能多次获囯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,说明中国的科研制度也有可取之处。”
在不断争取自由的过程中,把时间都给了别人,留给自己的寥寥无几……
特别喜欢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中的台词,“Follow excellent,And success will chase you”,追求卓越,成功将不期而至,静下心,坚持做下去,该有的一个都不会少……
(文中资料来源于河北日报,文中观点与本报无关)
长按识别二维码
立即添加关注